专业代码:050202
学制:4
俄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,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,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,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[1] 。
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俄罗斯语言、文学、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,受到俄语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;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,熟练俄语语言运用能力,并能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,获得从事俄语教学和俄语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,以及胜任各种口笔语交际和翻译工作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培养模式
(一)创新授课形式,培养综合素质
1.教学应摒弃“师讲生听”的死板模式,更多地翻转课堂,以学生为授课主体,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活跃度。作为语言专业,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五大基本能力缺一不可,课程设置应全面、连贯,尽力满足本专业全方位的需求。精读、语法、口语、听力、泛读、写作、口笔译等课程应单独设置,不应混同 [4] 。
2.教学过程要因地制宜优化课程体系,应依据新疆实际情况及优势有侧重地设置培养方案,课堂上应针对所处大趋势突出重点内容,补充相关知识。如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背景下,校区可整合与新疆本地的结合情况,开设新疆俄语专业就业解读、商贸口译、俄语信息检索等课程 [4] 。
3.最大限度发挥校区“俄语+石油”“俄语+会计”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,构建学生复合知识框架,拓展行业基础知识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思维能力。辅修专业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,如石油方向课程可开设油层物理、油气田开发地质学、钻完井工程概论、石油工程专业俄语、油藏工程概论等;会计方向课程可开设会计学原理、财务会计、管理会计、会计专业俄语、审计学等。具有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,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。切勿成为外强中干的“复合型人才” [4] 。
4.积极推行复语教育。俄语虽为新疆多数接壤国家的官方语言,但近年来中亚各国的民族语言意识逐渐增强,本民族传统语言代替俄语成为该国唯一官方语言的趋势明显。因此,推进“俄语+中亚小语种”的复语教育势在必行。北京外国语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已开设复语班,推行双小语种教育模式,因此,复语毕业生的就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[4] 。
(二)强化师资力量,充分利用俄语国家教育资源
1.及时补充校区俄语专业教师数量,提高师资水平,优化教师队伍。积极进行“银龄讲学”计划,返聘中国国内知名高校退休教师,增强校区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[4] 。
2.校区现已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及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选派优秀本科生赴俄交流学习一年。校区应继续推进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,不仅局限于俄罗斯,并扩大涉及范围到中亚俄语国家的知名高校,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,提高俄语听说能力,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[4] 。
(三)充分利用北京校本部资源,与周边院校积极合作
与北京校本部积极沟通、深入交流,利用校本部优势开拓学生视野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俄语平台;与新疆大学、石河子大学等周边院校强强联手,共同打造俄语专业培养体系,实现人才流通,加强人才培养 [4] 。
代表院校: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
师范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
1.科学设定培养目标
师范院校俄语专业要设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,培养目标要体现前瞻性、系统性、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原则,即与国家、地区的发展战略相适应,着眼于全局与未来,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俄语专业学科发展要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,明确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,对学科发展工作做出整体考量。人才培养目标须突出国际化意识,结合学校与学科传统,科学定位,联动发展 [5] 。
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要切实可行,考虑全局原则、层次原则、可靠原则、具体原则和稳定原则,具有方向性、现实性、社会性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,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、学科发展定位,制定特色化外语人才培养目标,打造特色化外语人才培养品牌 [5] 。
2.改革课程设置
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,这是考量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。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俄语或俄语教育这个主打专业,这是师范院校赖以生存的根本。此外,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,课程模块的设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。课程设置改革必须厘清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、语言与专业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、专业能力与思想觉悟之间的关系。在开设语言基础课的同时,要设置语言能力培养课程、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课程、俄罗斯文化课程、营销俄语课程、旅游俄语课程、经贸俄语课程、财会俄语课程、法律俄语课程等。师范院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要做到五点:公共基础课程要“升位”;专业核心课程要守位;专业方向课程要补位;实践课要占位;思政教育课要上位 [5] 。
3.改革教育教学手段
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,师范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与时俱进。制定人才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突发的情况,改革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,构建线上教学平台,并以此为依托,开展“网络慕课”“翻转课堂”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。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全方位育人的思想,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形成教书育人、科研育人、实践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、文化育人、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[5] 。
师范院校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科学安排实践环节。具体而言,俄语专业的实践环节应包括:
(1)课堂实践环节,注重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,推行“精讲多练”的教学体系,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,培养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;
(2)课外实践环节,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,通过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,如俄语书法比赛、俄文歌曲大赛、演讲大赛、戏剧大赛、俄罗斯国情知识大赛以及俄语文化节等活动,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平台,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;
(3)毕业论文撰写,提倡采取多元化的论文写作形式,如参与教师的教、科研项目,主持和参与大创项目、撰写契合专业特点的调研报告以及翻译实践报告等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毕业论文考核体系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,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;
(4)专业实习和见习活动,通过集中实习检验俄语教学效果,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实践能力